bob娱乐体育的经历,比如不爱吃饭的孩子可以通过多吃一些饭换取玩电脑的时间,不爱学习的孩子可以通过成绩的进步换取一些零花钱,
近日,有一位家长晒出一张孩子从学校拿回来的“现金兑换券”,上面印着非常醒目的“30元”,下面用小字解释“请家长配合予以兑换”,还盖有学校的公章。
经过仔细的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是学校给成绩好的学生发放的奖励券,只是奖励的钱需要家长出,看家长的反应显然也是对这个政策并不知情。
所以家长也是一脸茫然的把这件事情分享到了网络上,由此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调侃,“家庭奖励1000元,去学校兑奖,请校长配合”。还有家长质疑,我兜里的钱怎么还轮到老师管了。
大家对此议论纷纷,认为这项政策虽然可以给学生增添学习的动力,而且作为家长也应该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但是家长也应该提前享有知情和决定权,并不是就这样直接让孩子拿回来一张纸找家长兑换,估计换了人也难以接受。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也引出了很多的教育问题,果然“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的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制定了很多出乎意料的政策。
让人不禁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文中这位家长遇到的情况,也并不是一项新政策,很多的学校已经实行这一政策很久了。
老师出政策,家长出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就实施这一政策的学校所产生的效果来说,也是很令人满意的。
据实行这一政策的班级老师表示,每个班主任会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奖励,有些是鼓励的话,有些是现金兑换券,还有一些其他的小奖品。
而且获得奖励的学生会认为这是一种荣誉,都会为了想要得到奖励而更加努力的学习,同时了为了保证现金兑换券的稀有性,只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奖励一次,让学生可以重视起期末考试,也可以让学生对这项奖励抱有新鲜感。
但是会有一些人担心学生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其实恰恰相反,毕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奖励,在花费的时候也会格外的珍惜,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挣钱并不容易,要懂得理解父母的辛苦。
甚至还有学生在家长那里兑换完成之后,让家长写上已兑换,然后把兑换券收藏了起来,在学生眼里,这不只是30块钱,更是荣誉的象征。
但是也有人会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如果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很难支付得起这些费用,也是给父母和孩子增添了很多的负担。
或者如果学生认为通过学习就可以挣到钱,与我国目前的教育理念不合,又或是会养成学生不容易被满足的心理。
当然这项政策的顺利实施一定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所以学校可以在前期调查阶段,针对奖励的金额、实施奖励的周期以及奖励的种类等等方面都做好充分的了解。
如果有些家庭不能支付得起奖励费用那么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鼓励形式,比如在教室内张贴“光荣榜”,每周进行一次评选,把表现好的学生的名字写在上面。
或者可以制定小一点的兑奖金额,减少奖励的次数,让学生明白“物以稀为贵”,引导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也有很多的老师会自掏腰包买一些文具用品,奖励近期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促进学生可以更好的去学习,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针对这种“奖励式教育”给予正确的引导,更是要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引发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种教育形式更多的是适用于年纪小一点的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早的懂得学习的意义,这样在后续的教育中,家长才能更省心。